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3-09
前言:自步入2017年以來,環保壓力愈加沉重,上到造紙產業,下到印刷包裝產業,一旦觸及環保問題,就不得不謹慎行事。然而,近日有不法分子,利用這一點進行詐騙企業方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騙局!
假記者借環保之名敲詐中小企業,高達19萬元
日前,河北省衡水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五大隊打掉了一個冒充記者身份,敲詐勒索衡水、滄州、石家莊、保定等眾多企業的特大犯罪團伙。
據了解,假記者通常只要花1萬元至4萬元不等的價格就能從網絡媒體購買“工作證”“采訪證”“調研員證”“特約記者證”等證件。至于拿證人是否有相應的業務水平、學歷水平,甚至有無違法犯罪前科,發證單位一概不管。
拿到證件后,該團伙以中小企業為敲詐勒索目標,并以曝光企業問題為由索要“封口費”,價格從幾百元到幾萬元不等。他們還專門建了一個“記者聯盟”微信群,用來互通線索,對一些資金雄厚、規模較大的企業,會在首次敲詐成功后,由骨干人員指使其他人員再次或多次進行敲詐。
證件的輕松獲得,令敲詐團伙在敲詐時增加不少底氣印刷包裝 環評,而環保持續高壓,也令眾多企業不愿因為環保問題面臨調查。許多企業本著息事寧人的原則,遇事能忍則忍,能花小錢解決的事盡量不鬧大,正是這種心態使得這個假記者團伙屢屢得逞,有企業連續被敲詐4次,敲詐總金額達19萬元。
235萬的天價罰款
作為世界五百強企業、印刷業世界前四強企業,日本凸版印刷株式會社位于上海松江的兩家工廠:上海凸版有限公司與上海凸版印刷有限公司因違反相關環保法規,被處以三筆罰款,共計235萬元。
上海凸版有限公司一共被罰了兩次,一次是因為“超過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被罰75萬,第二次又因“通過規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被罰80萬;而上海凸版印刷有限公司被罰原因大致相同,即是“通過規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被處以80萬的罰款。
兩家公司,被罰三次,罰款共計235萬,而其原因竟是因為違反相關環保法規。這要是換在以前恐怕很難令人相信,而換在現在,行業人士頂多是對天價罰款感到驚訝,再感慨下環保重拳之大,除此之外,再無過多言語。畢竟,持續環保高壓下,印刷企業被罰已成常態。
四省份再度開炮
事實上,不止上海如此,幾乎全國都被籠罩于環保高壓之下,涉及行業也包括造紙業、包裝業。自2017年以來,環保部連續派出督促組在各地進行環保督查,所到之處,盡見罰單,甚至只要見到有工廠冒煙,督察組就會派人去巡查。
比如在2017年4月初,京津冀以及山西、河南等5省市的15個城市發布空氣重污染橙色、黃色預警。環保部副部長親自帶隊,率領7個督查組在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保定、邢臺和安陽市等7地展開督查。
如今,又有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黑龍江省四省再對造紙、印刷、包裝企業開炮,36家企業被列入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名單,必須要對審核過程中取得的環境、經濟效益和企業清潔生產水平等審核結果進行公布,接受公眾監督。
同時,還要組織清潔生產專家或委托相關單位進行評估驗收。而不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在審核中弄虛作假、不報告或不如實報告審核結果的企業,就要被給予處罰,要么關停整治,要么天價罰款。
福建省8家印刷包裝企業被查
各大省份對當地企業進行環保整治,不僅以處罰作為手段,還將受罰企業進行公布。在環保部官網上,微信舉報與電話舉報、網絡舉報成為主要舉報渠道之一,有七家造紙廠因環保問題被公布。
而在福建省環保局公示的第8-12批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轉辦群眾信訪舉辦件和邊督邊改情況中,8家企業被查。其中造紙廠占據6家,1家自行停產、2家清空設備、1家被罰款;紙箱廠占據兩家,膠帶廠占據一家。
而被查原因幾乎都是經人投訴,環保標準不達標。如排放帶顆粒的黑煙以及污水、直接排放廢水、排放二手氣體等。如此簡單粗暴的環保風暴,其質疑聲也在不斷發酵。
警惕環保騙局
環境保護如今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在未來的日子里,環保標準會更為嚴格,造紙、印刷、包裝等行業將會成為環保重拳之下的重大“災區”。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必然會遭到不少阻擾,如假記者借環保之名行敲詐勒索之實,如網友發文質疑環保一刀切。
在未來的日子里,環保標準會更為嚴格,造紙、印刷、包裝等行業將會成為環保重拳之下的重大“災區”。
而在此之下的企業唯有積極咨詢當地環保部門,了解政策法規,處理好廢氣、廢液及危險廢棄物,將生產流程的每個環節都做妥善處理,方能行得正,坐得直,迎來可持續發展。
企業必定會經歷一番洗牌,行業集中度會變高,小型企業可能被淘汰,大型企業或將轉型。
同時,我國的造紙、印刷、包裝行業的環保成本也會提高印刷包裝 環評,包裝價格上漲將成必然趨勢,這些都是必將經歷的過程。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