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2-28
人物簡介:梁勇軍,1976年生,廣東清遠人,深圳市裕同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專家。高級技師,深圳市寶安區高層次技能人才,獲得國家級專利4項,在國內外學士刊物及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7篇,榮獲國家職稱工程技術人員系列包裝與印刷技術專業工程師資格,其負責的裕同實驗室榮獲國家CNAS國家認可實驗室資格。獲得中國包裝聯合會紙制品專家團專家、美國G7認證專家、瑞士Ugra PSO Expert認證專家等國內外多項專家認證,中國數字印刷行業首批專家庫成員。
印刷,是我國傳承千年的傳統工藝,而基于印刷工藝發展而成的印刷業更是當今文化產業的支柱行業。伴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經歷了“鉛與火”“光與電”的印刷業,正加快向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呈現出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嶄新局面。
在國內的印刷包裝行業,梁勇軍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身為裕同科技的首席技術專家,他帶頭推動印刷產線的全工序優化與全流程升級,創建的裕同實驗室獲國家CNAS認可包裝印刷龍頭,成為寶安區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國家級的印刷包裝經檢測實驗室;他全心投入印刷包裝的數字化升級,助力企業實現自動化大規模生產,連續多年蟬聯"中國印刷包裝企業100強”第一名。
?實現傳統印刷的數字化升級?
2011年,梁勇軍因出色的技術能力,受到行業龍頭企業裕同科技的關注。經歷了近20年的蓬勃發展,彼時的印刷企業正亟待升級。
“2010年是裕同實現技術轉型的關鍵年。包裝印刷行業的格局和生態當時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再是粗放型生長,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是企業得以經營和發展的關鍵所在,裕同希望通過創新研發和新技術的實際應用,來建立新的競爭優勢。”裕同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稱。
在這樣的背景下,梁勇軍來到裕同科技,成為技術開發與拓展的“頂梁柱”。
全程負責印刷過程的梁勇軍很快發現,印刷前端與后端存在脫節的現象。“印刷前,我們需要在文檔中進行設計與優化,然后印刷在紙上,最后再添加各種印后工藝進行表面整飾制作。”梁勇軍說,但在印刷環節,經常會出現印制效果與設計效果不符的情況,其中涉及色彩管理、人工操作等多個方面。
這讓梁勇軍犯了愁。一項技術的學習并非朝夕之功,而對于學習印刷技術出身,又多年從事印刷設備研究的梁勇軍來說,面對印刷前期的產品設計與制作過程的色彩管理,等同于一個全新的技術領域。
于是,梁勇軍從零開始鉆研色彩管理,大量閱讀相關的專業書籍,借助網絡進行自學。有時候為了一個技術要點,梁勇軍廢寢忘食,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反復進行了科研與測試。2013年開始,梁勇軍在香港先后通過G7,G7 PC , UGRA PSO等的考核,躋身成為了一位實實在在掌握了國際標準的色彩與流程認證的專家。那一年,國內掌握并能同時操作以上國際標準方法的行業技術人員寥寥無幾。
在此基礎上,梁勇軍又將印刷產線進行升級,通過數字化方式將印前端與印刷端無縫銜接,實現印刷包裝的智能化生產,包括管理信息化、生產自動化、制程標準化和業務網絡化,實現人、機、料、法、環境和產品的萬物相連和相互感知。這為裕同科技的智能化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裕同科技已發展成為中國IT細分包裝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年產值超過百億,多家子公司遍布蘇州、煙臺、許昌、武漢、成都、合肥、三河等國內多個重點城市,客戶主要來自世界500強企業及國內知名企業。
身為裕同科技的“技術老大”,梁勇軍常說“愛拼才會贏”,而這其中,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愛”。“贏是結果、拼是過程,而愛是拼的初心,有愛才會拼,敢拼才會贏。”他說,“只有投入才有回報,只有忠誠才有責任,只有主動才有創新,有了這些信念和磨練,再艱難的路,都只是在腳下。”
?從“印刷工人”到“技術大師”?
平日里,梁勇軍作為技術總監,通過2011年親手創建的技術中心,帶領著他的團隊,全面負責裕同科技印刷包裝的技術工作。梁勇軍的技術團隊中有不少研究生、大學生,其中不乏深圳市政府認定的“技術能手”“技師”“高級技師”“中級工程師”。起初,卻只有他的第一學歷最低——技校生出身。
25年前,梁勇軍從技術學校畢業后當了一名普通的印刷工。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梁勇軍包裝印刷龍頭,家里靠務農維持生計,一次意外讓家里的經濟出現問題,成績很好的梁勇軍不得以放棄了大學夢,選擇了去讀技校。
盡管沒能讀成大學,但梁勇軍并沒有自暴自棄,憑借著良好的知識基礎和不懈的鉆研態度,年級輕輕的梁勇軍畢業后就成為了一家印刷廠的“機長”,負責一臺印刷機的正常運轉與生產。
20世紀90年代,正是國內印刷行業蓬勃發展的時期,成為“機長”的梁勇軍已有不錯的收入,但他并不甘心就此止步。當時,梁勇軍工作的印刷廠甚至開出了給廣州戶口的優厚待遇,希望他簽訂長期合同成為工廠的骨干。“得知能有機會擁有廣州戶口,我一整晚都沒睡著,但第二天我反悔了,沒過幾天我就辭職了。”梁勇軍說,“我既然選擇了這行業,就要能盡我所能做到最好,我希望能在更大的平臺繼續追求。”
離開廣州的梁勇軍來到深圳,用一封英文的求職信獲得了海德堡的面試機會,這是彼時全球最知名的印刷裝備制造商之一。經過重重考驗進入海德堡后,梁勇軍一度感到不安,因為“那里連前臺都是本科學歷。”不過,梁勇軍認為,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不能沒有知識和技能。他堅持不懈,刻苦自學,技術業務素質提高很快,逐漸成長為印刷技術的行家里手,還升職為海德堡公司的服務部主管。
當年因故沒能考大學的梁勇軍也一直沒有放棄自我學習。2012年起,梁勇軍通過自學,先后拿下了大專、本科,取得學士學位,還赴京考上了國內印刷行業的最高學府——北京印刷學院。“我想再拿一個學士學位和本科,同時擁有管理與專業的文憑證書。現在我已準備好了畢業論文,今年9月就畢業了。”梁勇軍笑著說。
未來,梁勇軍希望能夠盡個人所能為公司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建立一支能打勝仗的工匠團隊。目前,在梁勇軍帶領的技術團隊中,已有近10人成為深圳評選出的“技術能手”,其中不乏摘得國際技能比拼一等獎的技術人才。
致敬詞:傳承著砥礪創新的家國情懷,把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國傳統工藝——印刷,精心打磨成國內領先的科技產品,用爐火純青的技藝讓印刷包裝走向新高度。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寶安在行動
往期推薦0102
03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