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2-12-28
在現代化大生產中,提高某一產業的規模經濟效益,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新建或者資產重組,擴大企業規模,使之達到產品生產的最佳經濟規模;二是在專業化分工的原則下,形成由眾多關聯企業集聚的產業集群。本文著重分析印刷企業的并購行為對產業集約發展的影響。
觀察印刷企業并購行為,本文以26家印刷包裝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如此考慮,一是已在滬市、深市主板上市的印刷企業,有更通暢的融資渠道與更迫切的發展意愿,并購行為在行業中相對活躍;二是因為有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這些企業的并購行為能更方便、完整地查詢出來。
26家印刷包裝上市企業分別是:
長榮股份、合興包裝、勁嘉股份、盛通股份、美盈森、順灝股份、奧瑞金、陜西金葉、鴻博股份、東港股份、康得新、裕同科技、吉宏股份、環球印務、新宏澤、昇興股份、永新股份、安妮股份、金時科技、東風股份、界龍實業、永吉印務、紫江企業、寶鋼包裝、翔港科技、天津磁卡。
這些企業涵蓋印刷包裝生產與印機設備耗材兩大領域,觀察周期為2014~2018年5年時間。
5年間,26家企業共發生95起并購行為,平均每家企業3.65起。這一數字,遠遠高過全行業平均水平,表明上市公司會更多采用并購方式印刷包裝業,來支撐企業經營發展與業務轉型。
如果分年度來看
2014年,并購14起;2015年,并購17起;2016年,并購34起;2017年,并購13起;2018年,并購17起。
并購高峰期出現在2016年,而其后并購動作有所減弱,與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的資本市場監管從嚴、以及行業環保政策趨緊等等多有關系。
如果從并購標的來看
以2018年為例,中國上市企業全年新發起并購數量6283起,金額達18360億元,平均每起金額2.92億元;而同年印刷包裝上市企業并購數量17起,金額21.36億元,平均每起金額1.26億元。
無論從并購交易數量還是并購規模、金額來看,印刷包裝業都遠遠小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印刷企業的并購,存在哪些類型與特點?從并購所涉及的產業組織特征角度來看,可分為如下3種。
01
橫向收購
橫向并購指并購參與雙方處于同一行業內的并購活動,是一種競爭者之間的并購。企業間通過橫向并購獲得規模經濟效應和管理協同效應,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
26家上市公司中,最為典型的是合興包裝,從原有的4家工廠,發展到現在擁有50家生產基地。其中,2018年合興包裝通過7.18億元的交易價格,收購合眾創亞(亞洲)100%的股份,快速做大營業收入,成為行業內第一家營收破百億的印刷包裝企業。據統計,僅這一筆收購便為合興包裝帶來了近22億元的營業收入。
02
縱向收購
縱向并購是發生在同一產業的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并購。企業通過縱向并購可獲得被并購企業的產業資源,也可以通過縱向并購進行業務延伸印刷包裝業,完成企業的產業擴張,實現縱向一體化。
長榮股份在縱向并購上做了許多拓展,例如,長榮2013年營業收入為6.16億元,2014年為9.57億元,同比增長55.4%,其主要原因是在2014年完成了對煙包印刷企業力群印務85%股權的收購,當年力群印務為長榮股份貢獻營業收入3.68億元。由此可見,通過向下游延伸以增強企業業務增長與盈利水平,是長榮保持持續發展水平的重要手段。
03
混合并購
混合并購是發生在不同行業企業之間的并購。基本目的在于分散風險,尋求范圍經濟。混合并購是多元化的一個重要方法,為企業進入其他行業提供了有力、便捷、低風險的途徑。
比如盛通股份,2016年起以收購北京樂博樂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為始點,經過一系列市場操作,成功切入教育領域。2017年盛通股份營業收入為14.03億元,同比增長66.4%,其中收購樂博為盛通股份帶來了1.83億元的增收。通過跨界并購,盛通股份在原主營業務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實現了多元化布局和發展。
綜合來看,5年來26家上市印刷包裝企業的95起并購案中,橫向并購最多,發生63起,占比66.3%,這一數字高于全國并購活動中橫向并購占比50%的情況。毫無疑問,橫向并購是各種并購類型中,對行業集約發展影響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并購方式。
但總體來看,并購雖然對上市印刷包裝企業自身發展影響甚大,但基于印刷行業上市公司比較少、影響力有限,上市公司群體的并購行為對整個行業的集約發展推動有限。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