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5-18
產業名片:
路橋印刷業
印刷產業,為路橋區的重要產業,僅該區新橋、橫街兩地就有各類企業400多家,涉及出版印刷、紙類包裝印刷、塑料包裝、商標印刷等領域,總產值達50多億元。
今年年初,臺州市路橋區廣告創意印刷產業園榮獲“2017—2018年度浙江省重點文化產業園區”,成為了立足臺州、輻射全省的廣告創意企業的集聚地。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臺州的印刷產業在路橋橫街、新橋兩鎮萌發化妝品畫冊印刷,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歷史。從早年主印菜票、飯票的簡易印刷,到如今與世界一流印刷并肩的全產業鏈,路橋的印刷行業幾經更迭,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印刷之鄉”。
起源
小菜票改變兩個鄉鎮的命運
談到路橋印刷產業的起源,總繞不過當年菜票的印刷。
作為臺州最早一批從事印刷行業的人,橫街印刷廠廠長李仙宣告訴記者,四十年前,那是一個離不開菜票的日子,“無論是國營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食堂里排起長長的隊伍等候打飯,一手拿著菜票,一手拿著鋁制飯盒……“
就是這么一個年代,李仙宣感受到了菜票的重要性,琢磨起印刷菜票的工藝。其實這是中國一門古老的絲網印刷工藝:一個木制模板,一張感光絲網,就可以操作。
在李仙宣他們看來,這個工藝并不難,只要稍微改良下,就能印刷菜票、飯票了。
“印一張菜票有40%-50%的利潤,對于當時田地資源匱乏的橫街、新橋兩地的人來說,不僅能填飽肚子,還能致富。”路橋區印刷協會秘書長王忠方介紹,當時一戶人家種田的每月收入是10多元,而拿到一單菜票印刷業務,會有上百元收入。
李仙宣成了橫街鎮第一批因為印刷致富的人,也吸引了鎮里以及鄰鎮新橋一大片村民羨慕的目光。
期間,為了掌握這門技術,不少橫街和新橋人還特地進國營印刷廠做學徒,在掌握技術后,他們就當起了加工飯菜票的個體戶。
就這樣,周邊村民一帶十,十帶百,高潮期,每家每戶都做菜票飯票生意,即使家里沒有制版工藝,也出去跑菜票印刷業務。
“就是那一張張小小菜票讓橫街、新橋的印刷名聲遠播。”王忠方說,當時不僅僅是長三角地區,就是東北區域都有臺州人印刷菜票飯票的業務,也是這些小小飯票菜票印刷,開啟了橫街、新橋的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印刷工業。
發展
一直保持世界前端的印刷技術
菜票飯票的時代不再,一種又一種新的印刷技術吸引著第一代靠印刷淘到金的人們。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臺州民營經濟飛速發展,產品包裝的市場越來越大,對印刷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于是新的印刷技術不斷地被引進。
令橫街鎮村民印象深刻的是,當年臺州市星輝包裝彩印廠的王梅生首先引進的膠印技術。
印刷過程中的水墨平衡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傳統的絲網印刷雖然簡易操作,但是并不能保證每張圖文都色彩清晰。印在菜票上要求不高,而印在產品包裝上卻不行,而膠印技術卻能成就圖文清晰、色彩斑斕的產品。當年,王梅生的新技術不僅受到當地企業的歡迎,還并首次接到來自上海霞飛化妝品的商標印刷訂單。
至此,膠印技術逐步成為橫街、新橋印刷業的主流技術,大大改善了印刷業的生產條件。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橫街、新橋的印刷業進入了發展的黃金階段。在印刷先行者的帶領下,路橋的印刷業煥發出蓬勃生機,企業規模進一步發展壯大,檔次進一步提高,印刷迎來了發展的黃金階段。
在李仙宣看來,這些年來,路橋的印刷企業一直在與技術較真,一有新技術就前去學習引進。
2002年,臺州市領先激光印務有限公司從美國引進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PRC激光器、電腦數控機床,填補了臺州大功率激光應用技術的空白;2005年浙江衛星彩印有限公司投資300萬元,引進國內首臺在全世界享有盛譽的日本利優比全新524GX(4-B)UV二用大六開四色膠印機……
“路橋的印刷技術一直保持著與世界一流技術同樣的水平。”路橋區印刷協會會長李冬春介紹,如今畫冊中采用了最尖端的UV局部印刷技術,能最大限度還原色彩和提高色彩亮度,甚至可以彌補原有照片的不足。也就是說畫冊的風景能比照片上的更美!
在臺州印刷行業龍頭企業“希迪印刷”的生產車間,一臺全自動的包裝袋印刷機讓記者大開眼界:一張紙從機器這頭進去,只需幾秒鐘,就變成包裝袋從那頭出來了。我們經常用“一眨眼的工夫”形容速度快,可是這里一臺印刷機的速度比眨眼快多了。
據了解,人眼每眨一次大約耗時0.2秒至0.4秒。我們以0.3秒/次計算,一分鐘可以眨眼約200次,而這臺機器每分鐘印275張畫。
當下
文化創意印刷已經蓬勃發展
進入新世紀以來,橫街、新橋的印刷業逐步走向成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刮目相看的驕人成績,成為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印刷包裝基地。
但是印刷產業里,新一輪的競爭又開始了。
“比如紙盒包裝與塑料包裝,在價錢相差無幾的前提下,作為消費者,咱們會更喜愛買那些包裝雅觀的商品,它們不只看著爽心悅目,最重要的是優美的包裝可以轉變商品的層次。”王忠方表示,在印刷包裝行業普遍利潤下滑,同質化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文化創意成為印刷企業追求高附加值,有效提升企業服務客戶能力的一種必要能力。
本世紀初,文化創意產業在全國各地拉開序幕,橫街、新橋的印刷企業也開始摸索一條新的發展之路。
2003年,路橋橫街新橋的圖文設計行業逐漸起步;2008年,新橋印刷工業區形成;2012年,橫街印刷企業自主研發的創意產品打入國際市場;2014年,路橋廣告創意印刷產業園開園……
東起橫街鎮中心南路,南靠白劍線公路,西臨新橋鎮新大街,北依新橋工業路——橫街育英路沿線,整個印刷產業園總占地面積1.96平方公里,地處新橋、橫街兩鎮的核心區塊,路橋區中部。
從機器裝備到人員設計,從制版到包裝,從紙張到油墨……站在路橋區廣告創意印刷產業園,你能找到印刷產業鏈中的各種元素。
“生活離不開紙張、印刷,這個行業的發展,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種方式。所以,轉變思路,就會有巨大的需求空間。”李冬春表示,建立開放式智庫平臺,打造高效智源網絡,實現產業聯盟、信息共享等功能,才能真正形成孵化與轉化機制,構建創意產業梯度生態系統。
【人物名片】
李冬春:浙江東曉文具有限公司董事長 路橋區印刷協會會長。
文化創意是印刷企業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臺州印刷產業優勢在哪里?
答:
市場是企業生存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橫街、新橋印刷企業經過幾十年的拼搏,憑借良好的信譽和優良的產品質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營銷網絡,并努力走品牌戰略、名牌戰略之路。一些印刷企業定點為一些知名品牌印制商標,如浙江海光商標印務有限公司就承接了國內知名品牌景陽春酒業商標的印刷業務。
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時代,臺州印刷產品并未滿足于國內市場,他們在穩固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努力開拓國外廣闊市場,如臺州市宏達印刷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貼寶”牌自粘膠貼,產品暢銷美國、加拿大、英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2.臺州印刷行業遇到哪些問題?
答:
土地和人才是整個行業發展的瓶頸。對于不少企業來說,升級的資金不是問題,但是土地制約了發展的空間。
另外,現階段,企業的競爭越來越多地轉向人才的競爭、創新力的競爭和管理能力的競爭。臺州印刷行業最缺的是設計人才,但是人才引進比較困難,不是企業家出不起錢,而是很多設計人才愿意留在大城市發展。
3.未來臺州印刷如何發展?
答:
印刷是重資產的加工生產型企業化妝品畫冊印刷,需要一定量的設備投入,相對龐大的固定資產折舊有著一定的回收周期。伴隨著勞動力成本的逐年遞增,通過遞進設備的自動化程度以減少員工使用量成為一種趨勢,而且走數字化、智能化道路是印刷業的發展方向。
文化創意是印刷企業在現在條件下生存的必備技能,它能為印刷賦能,能有效提升企業服務客戶的能力,強化文化創意能力是印刷企業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記者手記
臺州人對于印刷技術追求的熱情,顯然超出我能想象的范圍。
李仙宣告訴記者,有些企業一整年的產值估計有五百萬元,但是會花費三四百萬元去采購最先進的印刷設備,這可能是臺州印刷這些年不衰的源泉。人們不斷地去追求更新的技術,愿意在轉型升級上花費功夫,一旦國際上有新的印刷動向,臺州這邊就會有動作。
在不少印刷企業,記者看到很多一流發達國家才有的印刷加密技術。當然,有些技術不能給企業馬上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企業對于技術執著令人敬佩。在采訪中,記者聽到這么一個趣聞,有些進口印刷設備并不好采購,印刷企業為了求購一臺進口設備甚至在海外設備工廠外待個把月。
同時,臺州的印刷產業鏈的豐富也著實令人難以想象。李冬春認為,全國各地沒有哪個地方的印刷品種能趕得上臺州的。臺州橫街、新橋的印刷產業總值可能不是全國第一的,但是印刷產業鏈確是最齊全的,追求技術的臺州印刷人在各個環節都創出了自己的產品。
如今,臺州印刷雖受制于土地限制,但是不少企業卻不愿意離開這里,因為這里的產業鏈條帶不走。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