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4-27
紙巾是我們每天都要親密接觸到的日用品,不管是吃完飯、流汗了、手臟了,還是上廁所,都會用到。出門更是要隨身帶一包,以防不時之需~但你可知,衛生紙的使用有很多注意事項,用不對,也可能病從“紙”入!
案例:
近半年來,曉敏三天兩頭跑醫院,因為私處炎癥反反復復,怎么治都治不好。
醫生也很奇怪,明明檢查結果表明曉敏只是得了普通的陰道炎,一般情況下服用抗生素后,平時保持干凈,應該不是什么大毛病,怎么就總是復發。
上周,曉敏復診時,一個從包中掏紙巾的動作引起了醫生的注意。醫生懷疑問題可能就出現紙上!
紙巾沒用對,疾病找上門
曉敏表示,她用的紙巾都是去年網上做活動的時候,湊單買的,一直用到現在。
醫生指出,曉敏的紙巾在抽取的時候都在掉屑,很可能是不合格的產品。
1、買的紙巾本身不合格
去年,江蘇市場監管局檢查的多個品牌、150批次紙巾中,有36批次不合格,9批次的細菌總數超過國家標準的13倍。
(圖片來源于網絡截圖)
這些不合格的紙巾,一方面可能生產環境臟、亂、差,工作人員操作不規范;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原材料不合格。若長期使用劣質紙巾,輕則引起皮膚不適、炎癥感染,重則誘發細胞加速增殖,有致癌風險。
2、開封久滯的紙巾更易“變臟”
幾乎每位女性都會在包里放一小包紙巾,但這包紙巾很可能在包里待上好幾個月,才會慢慢被用完。但你知道長時間開封的紙巾有多少細菌嗎?
大醫生節目組曾就“開封的紙巾”做過一次實驗——節目組將新買來的手紙拿到實驗室,現場開封取樣,同時也提供了一份在口袋里攜帶了48小時的舊紙巾樣本。
實驗人員在舊紙巾上發現了大量的桿菌,而桿菌就是我們腸道常見的寄生菌。
如果小孩或老人等體質較弱的人群長期使用這種紙張,有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引起感染性疾病,出現腹瀉、嘔吐、發燒等癥狀。
特別是女性,如果長期使用這類衛生紙擦拭私處,容易發生陰道炎癥。
因此,開了封在兜里、包里裝了很久的紙巾,盡量不要再用了。
紙巾的使用
這三件事你也需要知道
1、餐巾紙和衛生紙,能混用?
很多人以為紙巾就是紙巾,餐巾紙和廁所里的紙只有使用場合不同,沒有實際區別。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這兩種紙的行業標準并不一樣。
早在2002年,衛生部便作出規定,明確禁止用衛生紙替代餐巾紙。兩者的衛生標準和質量標準都不一樣——
①衛生紙,俗稱廁紙,生產標準為GB/T20810-2006,要求細菌菌落總數≤600cfu/g紙巾包裝印刷,真菌總數不受限定;
②餐巾紙,生產標準為:GB/T20808-2011,要求細菌菌落總數≤200cfu/g,真菌菌落總數≤100cfu/g。
餐巾紙規定只能使用木材、草類、竹子等原生纖維做原料,不能使用任何回收紙、紙張印刷品、紙制品和其他回收纖維狀物質做原料。因此別再把衛生紙當餐巾紙了。
2、有香味的紙巾不安全?
合格的紙巾,是不會添加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的。
也就是說,不管是有香味,還是有圖案,只要符合國家標準,這類紙巾都不會有害健康。
不過,香味、顏料,確實都有引起過敏的可能。從健康的角度,這類紙巾不應該給小寶寶使用,大人最好也不好用來擦嘴或者上廁所,特別是敏感人群。
3、黃色紙比白色紙更好?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人也都發現了黃色衛生紙價格偏貴,且主打的是純天然、無危害。其實二者沒有高下之分。
從原料上本色紙主要是秸稈造紙或竹漿;白色紙主要是木漿。
從制作工藝上,本色紙比白色紙少了一道漂白的程序。
不過,正由于少了漂白的過程,這種紙漿的木質素含量較高,會使紙粗糙、發硬、沾水就爛。為了彌補這個缺陷,本色紙會添加更多的柔軟劑和濕強劑;而白色紙多了漂白的程序,但相應的柔軟劑和濕強劑的添加就少了。
需要說明的是:符合規范地使用漂白劑、柔軟劑和濕強劑,并不會危害人體健康。所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經濟條件選擇即可。
如何買到優質的紙巾?
1、購買時,看包裝及成分
①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包裝上有執行標準編號,開頭為GB/T。
②產品標有質量等級(優等品、一等品、合格品)紙巾包裝印刷,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選擇優等品。
③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在使用范圍內。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