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4-16
大多設計作品都需雙面印刷。一張紙印完一面還得印另一面,就需要翻面,在印刷上就要做翻版。印刷中根據印版內容和翻版方向,將翻版分為3種。
正反版印刷
正反版:正反版印刷就是指成品正面內容做一個版,反面內容做一個版,就至少需要2付PS版,印刷完一面后,更換另一付PS版印刷另一面,正反版印刷的紙料只需要一個咬口。
比如8個頁碼的印刷品,發排正反2付四開膠片,每個四開上有4個頁碼,正反版對應,在四開機上就是正反版印刷。
自翻版印刷
印刷品的正反面內容在同一塊PS版上,一面印刷完后,橫向(左右)翻轉紙張,再印刷另一面,此時印刷機的PS版、各種校準參數都不用更換調整。印刷完畢后畫冊包裝印刷,按紙張的豎向中規線裁切開,切開后的2摞印刷品完全相同,自翻版印刷所需的紙料只需要一個咬口。
滾翻版印刷
印刷品的正反面內容在同一塊PS版上,一面印完后,豎向(前后)翻轉紙張,再印刷另一面,此時印刷機的PS版、各種校準參數都不用更換調整。印刷完畢后,按紙張的橫向中規線分切開,切開后的2摞印刷品完全相同,滾翻版印刷的紙料需要2個咬口。
折手
折手是根據印張折疊成書帖時與出版物頁面順序相符的版式。
常用折手方式
垂直交叉折
又稱轉折。將紙平放對折,然後順時針方向轉過一個直角後再對折,依次轉折即可得到三折手和四折手(注意,折頁時折數最多不能超過4折)。這是最常用的折頁方法,其特點是書帖折頁、粘套頁、配頁、訂鎖等加工方便,折數與頁數、版數存在一定規律,易于掌握,也便于折刀式折頁機折疊作業。
平行折
又稱滾折,適用于零散單頁、畸開、套開等頁張,做折手時要根據產品的成品尺寸等確定印刷幅面。又分為雙對折、卷筒折、翻身折。
卷筒折
又稱包心折。第一折的頁碼夾在中間,再折第二折或第三折,最多不超過三折。
翻身折
又稱扇折或手風琴折。第一折折好後,向相反方向折第二折,依次來回折,使前折縫與後折縫呈平行狀。
混合折
同一書帖折頁時,既采用平行折,又采用垂直交叉折。這種折法多用于6頁、9頁、雙聯折等書帖,適合于柵欄式折頁機折疊作業。
折標
折標又稱帖標,俗稱黑方塊。印在每個書帖最外面的中縫外,按順序從高到低。配頁后折標在書芯毛本書脊處呈梯形排列。如出現重疊、空缺或地位不準,便表示有配頁重帖、缺帖或錯帖等錯誤。是目前檢查折標位置,保證裝訂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折標大小一般為3mm × 4mm。
無線膠裝
膠裝這是平時我們最常見的書籍裝訂方法,比如時尚雜志,課本等。無線膠裝是用膠水將印刷品的各頁固定在書脊上,膠裝中又分為熱膠(EVA),冷膠(PVA),PUR膠裝。優點是具有通用性畫冊包裝印刷,能夠創造出一個可供印刷的書脊,可以滿足出版物全面的視覺訴求。
騎馬釘裝訂
騎馬釘通常指的是“鐵絲平釘”,而且使用的不是預先制作好的訂書釘,在生產的過程中機器從卷成一卷的金屬線上切下一段,把它釘入紙張中,并在紙張的另一側將鐵絲彎曲固定。
騎馬釘裝的裝訂周期短、成本較低,但是裝訂的牢固度較差,而且使用的鐵絲難以穿透較厚的紙頁。所以,書頁超過32頁(64面)的書刊,不適宜采用騎馬釘裝。
梳形鋼絲/圈狀
分為膠圈裝訂和鐵圈裝訂兩種常見的方式,主要優勢在于易于翻看和更換頁面。封面封底一般加透片或磨砂片,內頁常用紙張為80克復印紙或銅版紙,封面材質有皮紋紙、銅板紙、啞粉紙、珠光紙、白卡紙等。
鎖線膠裝
鎖線膠裝是指用線將各頁穿在一起,然后用膠水將印品的各頁固定在書脊上的一種裝訂方式。鎖線膠裝的好處是用膠粘書芯的同時加上線固定,書翻開時可以完全展現書的內容,從出書到自動完成的裝訂方法。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