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3-25
3.3書籍設計的“核心”——版式設計
書籍版式設計需針對書籍的開本大小和書稿的結構內涵,科學而藝術地將書稿的文本、插圖、結構、層次整合與協調,通過對文字、圖形、色彩的視覺編排和形式組構,滿足讀者閱讀的流暢性與視覺的享受性。好的版式設計應體現出易讀性、易識性、整體性、藝術性的基本要求,遵循基本的形美式法則,為讀者創造愉悅的閱讀空間。
3.3.1版式設計的構成要素
版式設計利用文字、圖形、色彩元素的合理配置創造視覺空間,讓版心、版面空白、字體形態、圖表位置、圖文排列等眾多的視覺內容解構與重組,這一切都可視為具有生命形態的點、線、面元素,在版式格律中傳遞給讀者書稿的內涵旨意。
(1)最具信息的構成要素——文字
1)版式中的字體選擇
通常版式中的字體都采用規范的印刷體,并適用于標題、正文、注解等文字設計。設計者應針對不同類型的書籍要求選擇不同的字體來傳遞信息。如端莊秀麗的宋體常用于書籍正文的大篇幅編排;沉穩厚重的黑體常用于書籍封面標題或正文中的標題、文字編排;娟秀挺拔的仿宋體常用于散文、詩歌、引文、幅標題的字體編排;挺秀端正的楷體廣泛用于批注、古籍、通俗讀物、學生課本等;書法字體體現的古拙風格常用于古籍書的標題設計或正文設計等。例如,《中國木版年畫集成·楊家埠卷》內頁版式所示,可以窺見標題字體與正文字體之間構架的版式效果,通過字體的對比、序列、行距產生和諧、引導的作用與表現力。
2)版式中的字號與字距調節
書籍版式設計中字體的字號、字距、行距有其自身的規范,但符合讀者閱讀習慣及版式美觀是版式設計的重要法則。通常我們使用的字體字號用Point表示,按照人們的閱讀視距30~50 cm來調節不同書籍使用的字號,國際標準5號字為10.5 P,1號字為21 P畫冊印刷字號,一般來講書籍的標題多采用1~3號字,正文多采用5號字,注解說明等多使用6~8號字。字距與行距的變化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形成不同的版式風格,針對讀者對象不同、開本不同,可適度調整大小,以滿足書籍的易讀性。
版式設計中字體與字距的關系,可以看到清新多變的字距與行距處理更易產生現代排版美感,更能體現主題的內涵,在閱讀的秩序中體會文字帶來的力量。
在下面一組國外出版物的文字設計中,體現出字體元素隨著字距、字號的大小以及色彩的調節,發揮出超越文字的圖形魅力。
(2)最具表現的構成要素——圖形
多樣化、個性化的圖形元素無疑為書籍版式設計豐富了視覺語匯,通常以插圖、照片、圖標、圖表、符號等形式表現出來,合理運用這些圖形元素對不可視語言進行可視化表達,使平面的版面呈現出生動的表情,讓閱讀品嘗視覺盛宴,成為版式設計中重要的組成元素。
插圖——以繪畫、裝飾方式表現的圖像形式,是對版式設計中的文字信息的視覺詮釋。
照片——以攝影手法記錄、剪輯、創意的圖像形式,是版式設計中最直觀的視覺形式。
圖表——以表格形式的數據視覺表現,具有精確的表現力。
符號——以簡潔的凝聚意義的圖標形式表現。
在下面一組國外插圖設計中,不同的圖形表現方式體現出書籍版式不同的風格,攝影圖像的真實再現、漫畫語言的幽默風趣、裝飾圖形的夸張表現,為版式設計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3)最感性的構成要素——色彩
最佳的配色方案能豐富版式結構層次,提升圖文的主旨傳達。在色彩元素的應用上要以色彩原理為基礎,遵循色彩規律,把握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三屬性的關系,從書籍的版面風格出發,力求色彩的感性傳遞,運用色彩的視知覺特性與性格特征,在色彩的對比與調和、聯想與表現中釋放彩度,準確把握色彩個性與版式內容的和諧性。“子木設計作品”充分體現色彩的注目性、簡潔性、主體性、獨特性,為書籍版面傳達色彩的視覺美度,完美演繹不同的版式風格。
(4)頁面空間最基本的要素——點、線、面
書籍內頁結構示意圖
國外出版物中的文字設計
《中國木版年畫集成?楊家埠卷》內頁設計
(設計:合和工作室)
國外出版物中的文字設計
國外插圖設計
子木設計作品
大千世界的萬物均可以點、線、面來歸納概括,巧妙運用點、線、面基本要素構建富有變化特色的全新版面。如一個字、一個符號、一個頁碼數、一張小圖等,這些相對面積較小、規則或不規則的具象形或抽象形,均可視為一個點;一行文字、一行空白等線性具象形或抽象形,均可理解為一條線;而大的圖片、數行文字、一塊空白、色塊等自然形或抽象形則可理解為面。點、線、面各自具有的性格特征為頁面創造了靈動的版面效果。例如,《王受之講述/產品的故事》內頁設計中強調自由的版式布局,點、線、面的視覺元素在版面中的視覺組合,產生出強大的磁場,形成獨特的版式風格。
《王受之講述/產品的故事》內頁設計 (設計:小馬哥/橙子)
3.3.2 版式設計的編排類型
版式設計的編排有三種基本類型:以文字為主的版式、以圖片為主的版式、圖文并重的版式。但無論哪種版式,都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整體統一原則。圍繞書籍的主題、風格、對象來構架版面的整體視覺形式。
②方便閱讀原則。清新的版面形式,合理的圖文組構,科學的視覺流程,便于導讀者愉快閱讀。
③鮮明個性原則。遵循書籍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形式美原則,根據書籍內容、閱讀對象等,創造鮮明個性的風格,引領潮流。
(1)以文字為主的版式
以文字為主的版式指文字占版面的大部分,而圖形只能有很少量或沒有的版式類型。此類版面設計重點應根據書籍內容設計排版骨架,靈活處理文字的通欄或雙欄的形式。一般教育、科研、文學著作、學術期刊、工具書等常使用此類版式。遵循文字的可讀性、創造性的設計原則,協調標題字與正文字的組合關系,充分利用文字的分欄、群化、分離、重疊、色彩組合方式增強版式的活力,引導讀者關注正文的主體性,建立引導視覺流程的視線。
在“國外雜志版式設計”中是以文字為主的版式設計,秩序化的文字編排采用分欄方式增強版面文字的識別力,多欄分解后形成的文字群具有韻律、節奏之美,讓機械的文字也富有生命氣息。
(2)以圖片為主的版式
以圖片為主的版式是指圖形占版面的大部分,而文字占版面的極少部分,甚至沒有文字的版式類型。此類版面設計重點是把握書籍中圖文的整體關系,注意版面的節奏。一般紀實文學、畫冊、兒童書籍、攝影類、藝術類等書籍常使用此類版式。遵循圖形的吸住性、易讀性、趣味性,通過 “方形圖、退底圖、出血圖、自由圖”四種圖形類型使版面具有獨特的視覺表現。以插圖、照片、圖標、圖表、符號等圖形語言牽動讀者情緒,引入畫面境域,體現出以圖形為主的版式特色。
如《真相——慰安婦調查紀實》的版式設計生動展示出人物的特性,出血圖的表現類型更增強了信息的視覺訴求力。
(3)圖文并重的版式
在圖形與文字的組合關系中應強化版面空間的經營,注重節奏疏密關系,注重相互呼應、相互依存。在版式整體原則下,采用圖文對比、分割、混合等排列形式,協調文字的字體、色彩、群化、位置、大小以及圖形的裁剪、表現、位置、色彩相互關系,渲染書籍的主題立意。
如從“日本書籍版式設計”可以看出這種圖文并重的版式設計體現出新穎別致的多種表達方式,有別于圖鑒式的編排,基于整體風格下嚴密的構圖,體現出書籍概念設計的特點。
3.3.3版式設計的視覺流程
版面中的視覺流程是一種“視覺空間的流動線”,它是指由版面空間中的各視覺元素引導讀者沿視線軌跡閱讀的空間運動過程。不同的版式模式體現出不同的視覺流程導線,掌握版面編排設計的基本形式及視覺流程特點,建立流暢的頁面空間的視覺傳遞。
(1)骨骼型版式——反復視覺流程
骨骼型版式是一種將版面中的各構成要素嚴格規范在骨骼比例中的分割形式。骨骼支撐起整個版式的各單元空間,按照圖文的信息量進行合理的比例配置。常見的骨骼分欄類型有豎向分欄和橫向分欄,版面常常給人以秩序、理性、和諧之美,形成反復連續的視覺流程線。這種骨骼分割型版式在期刊、宣傳手冊、畫冊中運用較多。
如“骨骼型版式”以相同或相似的視覺要素,作規律、節奏的逐次運動,產生了富于韻律美和秩序美的視覺流程導線。
(2)滿版型版式——重心視覺流程
滿版型版式是一種以圖像充滿整個版面的編排形式,在版式中的圖形元素要有張力,文字融入圖像之中,時尚雜志、畫冊、兒童讀物較多地運用此類版式。這種版式以優勢圖形為主訴點,形象而直觀,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形成重心型的視覺流程導線,可表現出向心、離心的視覺運動。視覺流程從版面重心開始,然后順沿形象的方向與力度的傾向來發展視線的進程。
(3)分割型版式——直線單向視覺流程
分割型版式是一種將整個版面分成上下兩個部分或者左右兩個部分,包括上下分割型版式和左右分割型版式,分別配置圖形、文字。分割型版式的圖形部分因形、色而具動感活力,文字部分則顯理性而靜態,可形成上下或左右直線單向性導線的視覺流程,產生強烈而明快的主題效果。時尚雜志、畫冊、兒童讀物較多地運用此類版式。如“分割型版式”為了達到版式上圖文兩個部分的視覺平衡,通過圖片或文字來調節版面分割線的虛實關系。
(4)中軸型版式——直線雙向視覺流程
中軸型版式是一種將圖片和文字沿頁面的中心軸線作水平或垂直方向排列的一種編排方式,因主體元素占據中軸位置而給人以強烈的矚目率。“十”字的中軸型版式能給人產生平穩、平靜之感,垂直視覺流程線流暢、舒適,形成了直線、橫線的雙向導線。中軸型版式給人穩重、理性之美,較適合詩歌、文學類著作、教材等頁面編排。
(5)曲線型版式——“S”曲線視覺流程
曲線型版式是一種將圖形與文字在頁面上作曲線的分割編排,是產生節奏、韻律之美的版式類型,較適合圖文并茂的書籍類型,體現出清新自然、流暢活潑的版式設計風格。一般曲線有“S”曲線和自由曲線兩種形式,曲線型視覺流程導線是由視覺要素隨弧線或回旋線運動而形成的,展示出柔美的曲線特點,顯示出流暢的自然美。各視覺元素在曲線的視覺引導下,版式靈動活潑、風格獨特。
(6)傾斜型版式——斜向視覺流程
傾斜型版式是指一種在版面中將圖片或文字元素做一定角度的傾斜編排,引導讀者的視線隨之移動產生不穩定的、動蕩不安的態勢,形成斜向視覺流程。這種以一定指向的斜向性導線打破常態視角的版式風格,容易產生強大的磁場力吸住讀者的眼球。
(7)對稱型版式——多向視覺流程
對稱型版式是一種以相同或相近的元素呈上下左右分布,使兩方的元素處于等形等量的絕對對稱式或異形等量的相似對稱式結構態勢,體現出視線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多向度的視覺流程,給人產生穩定、整齊而富有變化之感。在版面格式上尋求相似對稱的構圖,圖文相對應的視覺效果營造視覺的平衡,體現出嚴謹、有序的特點,多向的視覺引導豐富了版面。
《 真相—— 慰安婦調查紀實》 內頁設計 (設計:朱贏椿)
骨骼型版式
中軸型版式 (設計:朱贏椿)
對稱型版式(設計:陳楠)
國外雜志版式設計
日本書籍版式設計
滿版型版式
國外雜志版式設計
分割型版式
曲線型版式
傾斜型版式 (SLANTED雜志設計)
(8)焦點型版式——中心性導線
焦點型版式是一種通過對文字、圖片的處理而形成視線的誘導,達到視覺心理的焦點,突出頁面以中心、向心、離心三種常見導線形式的強烈視覺效果。頁面焦點的突出可以通過對頁面圖文的構圖、位置、色彩關系來調節。如《天蟲》就是焦點型版式,形成以圓形為中心的視覺導線,產生強烈的矚目率。
(9)三角型版式——指向視覺流程
三角型版式是一種將各視覺元素編排成三角形的形式。正三角形編排給人以穩定感;倒三角形編排則產生動感;側三角形編排則給人一種均衡趨勢,安定中又有動感。視線隨三角形的指向移動,形成明顯的指向視覺流程。
如“SLANTED雜志設計”,文字呈倒三角形排版,視覺流程在三角形的引導下產生明顯的動勢感。
(10) 自由型版式——散點視覺流程
自由型版式是一種相對自由無規律限制的編排形式,它通過對文字、圖片的隨意安排,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形成散點自由的視覺流程,使畫面產生輕松、活潑的視覺感受。如《面子》,這種視覺流程隨各視覺元素做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的自由移動,給人以明快、活潑、輕松的節奏感受。
(11) 并置型版式——反復視覺流程
并置型版式是一種將相同或不同圖片作大小相同位置不同的秩序化重復排列,并置型的版面能將雜亂無章的圖片進行有序化的排列,形成秩序與調和、節奏與韻律的形式美感,從而形成反復漸次的視覺流程導線。
(12) 四角型版式——離心性導線
四角型版式是一種在版面四角進行圖文元素配置,或者在連接頁面四角的對角線結構上進行編排的形式,四角元素的裝飾可相同也可相異,這種版面常能給人以規范嚴謹的視覺感受,四角圖形在方向設計上呈對應或旋轉狀可以突破呆板的形式表現。
3.3.4版式設計的空間拓展
設計師戴維·卡森這樣說道“我需要一塊空白的屏幕來開始設計——沒有標尺,沒有規則”,當面對書籍版面網格系統中過多的理性秩序需求,駕馭一種非規律型的自由版式就成為書籍設計個性化的一種表現。
(1)負空間
書籍版式設計中的“負空間”就是除圖文所占版面空間之外的空白區域畫冊印刷字號,版面里負空間與正空間應是一對互補關系,負空間可以將觀者的視覺引導于正空間里。負空間可以通過字距、圖距、周邊空白區域來創造。
如《鐵觀音》版面設計就發揮了負空間的功能作用,不僅能強化正空間的吸引力,使墨色陶壺注入意境之美,而且空白的精妙在于讓讀者可以更為愜意地冥思和遐想。
(2)跨頁設計
跨頁設計是靈活運用版面拓寬圖案的界域,強化圖像在版面中的視覺焦點,服從于整體版式的需求設計。但跨頁設計不能為跨頁而跨頁,“跨頁是維持展開頁連貫性的最重要策略”,因此跨頁設計必須建立在頁與頁的連接關系之上,包括對材質、版心、訂口之間關系的處理,是一個系統化的設計。在設計時應清晰地“連接”頁面,特別是重要的圖片元素不能放在頁面接縫線的位置上,否則就會破壞圖片的效果。隨著書籍形態的多元化,跨頁設計的內涵也不斷拓展,手法也更多樣化,有些設計師已開始利用切口邊形成的書籍切口面進行視覺設計,這些多頁面的邊口裝飾設計雖然很少一點,但連續式地對每個跨頁邊口處理就會組構成強大的視覺力場。
焦點型版式(《天蟲》/設計:陳楠)
三角型版式 (SLANTED雜志設計)
散點型版式 (《面子》/設計:奇文云海)
并置型版式 (《靳埭強設計獎全國大學生平面設計比賽2004獲獎作品集》/設計:張翼)
四角型版式 (《方寸洞天》/設計:陳楠)
《鐵觀音》(設計:曉笛工作室/林爭、劉清霞)
跨頁設計(國外書籍設計)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