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3-22
這是一則來自河北新華第二印刷有限責任公司對某一活件的處理案例,與大家分享。
☆案例情況
印刷產品:某公司的《聲屏之友》雜志
電子文件:外來電子文件
印刷設備:商業輪轉印刷機
承印紙張:輕涂紙
生產工藝流程:先拼版,輸出數碼樣張,由客戶核對內容和顏色并簽字確認,輸出CTP版,上機印刷。
☆問題分析
由于印刷企業數碼打樣的色彩管理只做了數碼打樣機與海德堡四色膠印機的色彩匹配??蛻魧荡a打樣的效果很滿意。
但當用單張紙膠印機的CTP輸出曲線輸出CTP版,再上商業輪轉印刷機印刷時就出問題了:印刷追色困難,印刷效果與數碼打樣效果差別較大印刷廣告廠家,亮調不亮、暗調不暗,整體感覺顏色偏悶,客戶對印刷效果很不滿意。
☆處理方案選擇
由于外來電子文件的分色設置不適合商業輪轉印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提出了兩種解決辦法。
1.將原文件的所有圖片重新分色
將原文件的所有圖片重新分色,也就是將客戶調整好的圖片轉變為RGB格式,再按商業輪轉印刷機的印刷適性要求重新分色。
但客戶傳來的是PDF文件,印刷企業沒法自己調色,聯系客戶又會給客戶帶來麻煩,而且還必須和電子文件的制作方廣告公司聯系,而廣告公司對印刷適性不是特別了解,溝通起來不太順暢。此外,這本期刊是周刊,印刷時間比較緊,若要重新調整,時間上也不允許,而且定稿后重新調整也會帶來隱患??偟膩碚f,這種方法不可取。
2.通過調整CTP輸出曲線來調整顏色
通過分析上一期周刊印刷樣張上的印刷測控條,我們得到了以下數據:使用商業輪轉印刷機印刷時的中間調網點增大值在25%左右,也就是說,印版上50%處的網點經印刷后,在印刷品上的網點百分比為75%左右,網點增大較大。
打開方正暢流客戶端,在管理工具中選擇輸出管理,點擊其中的曲線管理,調出使用單張紙膠印機時的CTP輸出曲線,發現曲線基本為一條與橫坐標呈45°的直線,印前文件中51.7%的網點在CTP版上的網點百分比為50.0%。
因此,如果將這樣的CTP版直接拿到商業輪轉印刷機上進行印刷,可能會出現以下問題:供墨量較小時,圖像的中間調顏色合適,而暗調的密度不夠,色彩飽和度不好印刷廣告廠家,圖像反差?。蝗绻哟蠊┠?,暗調的飽和度合適了,亮調、中間調會因網點增大嚴重,造成顏色過深,圖片顯得灰暗,沒有層次,無法追上數碼樣張。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提出了如下解決方案:通過上一期周刊印刷樣張上的印刷測控條得出商業輪轉印刷機的網點增大曲線,根據該曲線,重新設置CTP輸出參數,以補償商業輪轉印刷機的網點增大。
☆實施步驟
為了給輪轉印刷機留出網點增大的量,我們通過對上一期周刊印刷樣張上的印刷測控條進行分析和估算,對四色印刷曲線進行了統一調整。選中“所有曲線使用相同的數據”,將輸入值為25%處的輸出值,由24.3%調整為32.0%,50%處由51.4%調整為60.0%,75%處由76.6%調整為82.0%,由于CTP輸出曲線是印刷曲線的反函數,所以經過這樣的調整,輸出的CTP版的中間調下降了9%左右,亮調下降了7%左右,暗調下降了5%左右。
調整后我們進行了第一次試印刷,印刷效果不錯,既能保證暗調的飽和度,又能滿足中間調的層次,而且還能突出亮調,印刷操作者也反映追色比較容易,這說明調整方向是對的。
將第一次試印刷樣張與數碼樣張進行對比,我們發現印刷樣張的中暗調和數碼樣張很接近,但亮調有些偏青(主要體現在人物膚色上),原因可能是紙色有點偏青,所以我們利用互補色原理,調整M版的印刷曲線,將曲線輸入值為20%處的輸出值,由26.0%調整為23.0%,也就是M版亮調處的網點百分比比其他色版多了2%~3%。
根據調整后的曲線進行第二次試印刷,印刷后的效果亮調的人物膚色明顯見好,但M版的高光處感覺有點欠。
因此我們對印刷曲線進行了第三次微調,調整M版的印刷曲線,將曲線輸入值為5%處的輸出值,由8.0%調整為7.0%,10%處由15.0%調整為14.0%,15%處由21.0%調整為20.0%,也就是使CTP版5%、10%、15%處的網點百分比比原來的多1%。根據第三次調整的CTP輸出曲線,再輸出CTP印版并上機印刷,上機印刷效果很好,客戶很滿意。
我們對這一期的《聲屏之友》輸出印刷時做了跟蹤監測,印刷效果穩定,色彩飽和度高,階調、層次還原好,客戶很滿意。
綜上所述,若印刷企業接到的外來電子文件不適合當前印刷條件時,不妨采取本文所述的調整印刷曲線的方法試一試,或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節選自《印刷技術》2017年4月刊,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