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3-18
從2016年10月開始,紙價便成為不時攪動印刷、包裝圈的熱點話題。不僅行業媒體常有報道,甚至連央視都兩度關注。至于身在一線的各位老板,自然是壓力山大,痛苦不堪。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監測,曾長期徘徊在2500元/噸左右的高強瓦楞紙紙價,自2016年10月份開始拔地而起,短短兩個月時間從2582.6元/噸漲至2016年底的4087.5元/噸,漲幅達到58.27%。2017年前兩個月,紙價走勢趨于平穩,甚至略有下降。
△2017年2月底前高強瓦楞紙價格走勢(單位:元/噸)
進入3月以后,紙價走勢開始分化。在本輪狂飆中領漲的瓦楞紙價格風云突變,一路狂跌。在國家統計局以10天為一周期的“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情況”監測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3月瓦楞紙價格下跌之慘烈。
2月21-28日,高強瓦楞紙的價格尚為4056.0元/噸,接近2016年底的近期高點。此后三個統計周期,卻持續大幅下滑,經3892.5元/噸、3648.3元/噸,跌至3月底的3157.8元/噸,比2016年底的4087.5元/噸暴跌22.74%,基本跌回了2016年11月的水平。
△2017年3月高強瓦楞紙價格走勢(單位:元/噸)
在紙價失控狂飆的時候,紙廠為漲價找出了很多理由。比如,人民幣貶值、原材料價格上揚、運輸成本上漲等等。看上去,漲價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那這一波包裝用紙價格的回調呢?說到底只有一個原因,印刷、包裝市場需求疲軟,支撐不了過快上沖的紙價。在突然掉頭向下的紙價面前,紙廠、紙商作何反應?有幾件事引起了三好同學的注意。
3月26日,蘇魯豫皖的部分瓦楞紙企業在山東舉行了一次交流會。與會的17家大中型瓦楞紙企一致同意:為改善供需關系,減低庫存量,各紙企一致同意停產或限產,并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在近期安排5-10天的停機停產計劃,互派人員監督執行,預計減產7萬噸;各紙企一致同意不再采取任何形式的虧本降價傾銷行為。會后,多家紙廠在第一時間響應了停機限產計劃。
3月28日,杭州市11家造紙及紙制品企業聯合發布調價函,宣布自4月1日起原紙價格上調300元/噸。三好同學注意到,11個紅彤彤的的印章是蓋在同一張調價函上的。
△杭州11家造紙及紙制品企業聯合發布的調價函
同樣令人蹊蹺的事情還有。4月初,有10家紙廠不約而同地發布調價函,宣布自4月5日上調紙品價格。其中,有紙廠直言不諱地表示:為響應行業協會規范市場價格秩序的號召;另有多家紙廠調價函十分雷同,均以進入3月,經營巨額虧損作為調價理由。還有兩家紙廠的調價函甚至一字不差,讓三好同學大跌眼鏡。
以上種種亂象表明,如果說本輪紙價飆漲初期尚是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在發揮作用的話,在3月紙價回調之后,部分紙廠、紙商則已經完全撕掉了面紗,開始用“有形”的手,謀求合力控價。說到這里,三好同學只想弱弱地問一句:還有人記得咱們還有一部反壟斷法么?
冰火兩重天:紙廠干3個月頂5年,紙箱廠盈利壓力大凈利紛紛下滑
紙價一跌,紙廠就巨額虧損,到底是虛?是實?至少從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報看,這事貌似并不靠譜。
比如,紙業巨頭太陽紙業的業績預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9721萬元-46814萬元,同比增長180%-230%。
另一家上市公司博匯紙業的財報更具代表性。有心的老板或許還記得,三好同學曾說過杭州包裝印刷公司,博匯紙業今年1月的凈利潤,超過了其2015年全年,接近其2014年全年的凈利潤水平。
近日,博匯紙業正式公布了2016年年報和2017年一季度報告,數據同樣很驚人。2016年,博匯紙業實現營收77.96億元杭州包裝印刷公司,同比增長10.46%。而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2.01億元,同比增長422.26%,增速比營收高出40多倍。
△近年來博匯紙業營收變化情況(單位:億元)
2017年一季度,博匯紙業實現營收20.41億元,同比增長31.98%,約相當于其2016年全年營收的26.18%。而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1.97億元,同比增長1768.01%,約相當于其2016年全年凈利潤的97.93%,其2015年全年凈利潤的5倍多。
△近年來博匯紙業凈利潤變化情況(單位:億元)
看到這,各位老板有何感想?三好同學覺得,至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紙廠的利潤率在快速提升;二是至少太陽紙業、博匯紙業等大型紙廠一季度的盈利能力在穩步提升,部分紙廠以大面積巨虧作為控價的理由,恐怕經不住推敲。
當然了,如果各位老板能忍住不罵的話,三好同學還想多說一句,以博匯紙業一年70億元左右的營收規模來看,其2014年、2015年每年三四千萬元的凈利潤的確低了點。如果其利潤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造紙業的平均水平的話,這一輪紙價上漲恐怕早晚都要到來,只是其脫韁狂飆的速度遠遠超出了包裝印刷廠的消化能力。
狂飆的紙價在大幅提升紙廠利潤率的同時,卻成為包裝印刷廠的絕對利空。近來,多家上市、新三板包裝印刷企業公布了2016年年報,無論業績漲跌,紙價均成為繞不過去的話題。而且,的確有些包裝印刷廠在紙價上漲中遭受了不小的創傷。
比如,在新三板掛牌的合版印刷廠彩虹光2016年實現凈利潤 552.43萬元,同比下降35.42%。據解釋,主要原因是原材料采購的供需矛盾較尖銳,價格波動較大,此外,大部分上游供應商將 3-6個月賬期的結算方式改為以現金采購的結算方式,加大了企業現金流的需求,造成融資額度增加,財務成本增長較大。
同樣在新三板掛牌的瓦楞紙箱印刷廠興港包裝,2016年實現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2.35萬元,同比下降46.95%。主要原因只有一個:原材料采購價格上漲(原紙漲價),導致毛利率下降。
華印小編發現新三板上市的紙箱廠宜昌金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收較去年同期下降15.71%;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凈利潤 3.98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98.75%。
華印小編也了解到,中華包裝控股發展有限公司2016年度收入為8.6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1.1%;毛利為2.66億元,同比增長79%;但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為792萬元,同比減少85.5%。
此外,華印小編還發現,就連包裝巨頭合興包裝2016年的業績都受到了紙價上漲的拖累。合興包裝在4月14日公布的年報中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5.42 億元,同比增長24.19%;利潤總額、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雙雙下滑,凈利潤更是同比減少10.29%。合興表示公司盈利水平出現一定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上游原材料價格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出現大幅攀升,行業上下游供求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等因素影響。
紙價亂象,終于有包裝印刷廠挺身而出了
如果說,2017年2月之前,紙價的上漲還披著環保、成本、供需失衡的面紗,紙廠間看似步調一致的行動更多是心照不宣的默契。那么,4月以來,這一輪包裝紙價的強行上調,則是部分紙廠、紙商毫不掩飾的“合謀”。
而且,部分紙廠、紙商在本輪紙價波動中的舉動,看上去已經丟掉了基本的商業準則。比如,部分紙廠、紙商的調價不僅針對新訂單,而且還包括了包裝印刷廠已經下單但尚未發出的紙品。
面對漲價潮中的這些亂象,包裝印刷廠難道真的無計可施,只能任人宰割?有跡象表明,針對紙價上漲中的種種亂象,有關方面已經有所行動。比如,有媒體報道,3月中,針對出版用紙價格的快速上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發展司聯合多個部門,召集國內大型出版集團召開了紙張價格調研工作座談會。
另有報道顯示,部分出版界人士建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協同發改委等部門,對紙張供應商是否涉嫌價格壟斷展開調查。寄望政府出手干涉只是問題的一面,有的企業業已挺身而出,試圖用法律武器捍衛自身權益。
3月底,一位相熟的大型包裝印刷廠老板給三好同學發來一份致某知名紙廠的《紙張催告函》。這份催告函字數不多,卻擲地有聲。大體說來是這樣的:
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這家包裝印刷廠以6100元/噸的價格向該紙廠訂購了859噸白牛皮紙。到2月底的時候,該紙廠完成了訂單生產,并運抵該包裝印刷廠所在城市的倉庫。截止3月底,這家包裝印刷廠完成調貨411噸,剩余448噸在紙廠的倉庫里。
3月間,紙廠提出漲價300元/噸,并告知包裝印刷廠此價格可維持到3月底。問題是,在3月29日,當包裝印刷廠準備再次調貨時,紙廠單方面停止供貨,并提出再次提價500元/噸。
面對紙廠的坐地起價,這位老板決定不再忍氣吞聲,而是通過催告函強硬表示,紙廠已經構成單方面違約,給包裝印刷廠造成生產斷線,訂單無法交貨的嚴重影響。拒絕紙廠的單方面調價,并要求其繼續履行合同。
在聊天時,這位老板表示,如果紙廠拒不履約,準備請一個大律師來打這個官司,給行業出出氣。后來的結果是,催告函發過去沒多久,紙廠就表示愿意協商。
通過這位老板的經歷,三好同學多少看出了一點門道,在部分紙廠、紙商突破商業底線,蠻橫漲價的時候,包裝印刷廠完全可以用各種合理合法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而不是一忍再忍、一讓再讓。
當然了,印刷和造紙本是唇齒相依的產業上下游,真要搞到劍拔弩張的地步也沒啥必要。問題是,在市場波動的時候,雙方都應該保持必要的克制和理性,而不能是單方面的忍讓和退步。而且,沒有市場需求的殺雞取卵式調價,本來也很難持久,各位老板看呢?
前一段紙價飆漲的時候,就曾有造紙業人士表示:這個行業苦了五年了。言下之意是,也該過過好日子了。各位老板說說:咱們包裝印刷廠苦了多少年了?是不是也該過過好日子了?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