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3-13
3月9日,蘋果公司公布了2018年TOP 200供應商名單,媒體跟著熱鬧了好幾天。
畢竟,傍上富可敵國的蘋果公司,不僅是實力的象征,更是不容錯過的發展和暴富機會。
有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蘋果公司的現金儲備達到創紀錄的285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549.46億元。
這個數字有多驚人?比2016年印刷圈10萬余家企業的總產值11544.75億元,還要高出60%。按全行業一年不到600億元的凈利潤總量來算,需要300多萬印刷人擼起袖子干上30多年。
這么重要的事兒,有的媒體卻跑偏了。比如,一篇被網絡媒體廣泛轉發的文章信誓旦旦地表示:裕同包裝科技等五家公司今年均未進榜,使得中國大陸供應商總數,由去年的26家降為21家。
裕同出局?三好同學被嚇了一跳,趕緊上蘋果公司官網扒了扒。結果發現:TOP 200中,裕同赫然在列。這才對嘛!假如裕同真的被踢出TOP 200供應商,那是大事情啊,資本市場絕不會如此風平浪靜。
除了裕同,還有哪些印刷包裝企業入了蘋果公司的“法眼”?據圈內媒體盤點,主要有如下幾家:華彩印刷、正隆股份、正美集團、明翔科技、美盈森、鵬達精密、當納利、上海實業集團、斯道拉恩索。
這些企業很多都在中國內地有生產基地,為咱們貢獻印刷產值,但根紅苗正的內地企業卻不多。比如,華彩印刷來自香港,正隆、正美、明翔來自臺灣,鵬達、當納利、斯達拉恩索來自歐美。
即使看上去很本土的上海實業集團,也是上海市政府在香港注冊的窗口公司。真正從內地成長起來,又進入蘋果公司供應鏈的印刷包裝企業,其實只有裕同、美盈森兩家。
任何一家企業,只要能拿到蘋果公司的訂單,無疑就像分到了一塊“大蛋糕”。問題是,蘋果公司一年到底要在印刷包裝上花多少錢?或者說,這塊蛋糕有多大?
這個問題困擾三好同學多時,百扒不得其解。直到不久前,在美國同行搞的一個榜單中,有了意外的發現。
三項評估16與17年對比(勞動和人權,健康和安全,環境責任)
供應商責任報告書為蘋果公司合作獨立的第三方審計人員來檢查文件、管理和運營,并執行現場檢查,調查內容涉及未成年工人或非自愿勞動、文檔弄虛作假、恐嚇或報復的工人、惡劣的環境和安全風險等。
一旦在供應商中發現以上這些問題,蘋果就會對其展開短期視察,如果還是沒有立即解決掉這些問題,那么公司將終止與其的合作合同。
此外,主題專家(SME)也針對地區勞動法、安全風險評估與控制、化學工程和工業衛生、機械和電氣安全工程和廢水、雨水和空氣排放系統設計等問題對供應商進行評估,蘋果還和合作伙伴供應商工程團隊設計風險緩解計劃,對員工進行行為安全測試、技術培訓和現場驗證,以確保新安全產品或組件可以產生。
這份報告指出了公司在2016年實現的一些進步,優質供應商(90分以上)比例上升到59%,表現較差的供應商(59分以下)比例下降到31%。*近兩年供應商責任評估對比
勞動和人權方面,執行周最高工作60小時的供應商占98%,并收到2.2萬多份員工權利調查反饋。除了基本的工作、住宿和伙食規范,2016年供應商員工權利培訓人次超過240萬;參與種子計劃(員工教育和發展)的員工自2008年至今已超過210萬,在公司勞動力移動平臺上學英語的員工已達80000人。超過1000名雇員拿到了總計260萬美元賠償,而蘋果至今已經為34000名員工賠償了2840萬美元。
*周最高工作60小時的供應商占98%*勞動和人權評估扣分點
健康和安全方面,公司化學監管小組仔細評估化學庫存、職業災害風險、存儲和管理系統,并為供應商提供咨詢和培訓和免費的儀器安裝。2016年,學習環境、健康和安全(EHS)課程的人近260000,主要教育內容為環境保護、空氣污染、水資源管理、化工管理、應急準備和安全設備。*蘋果免費為供應商安裝所有化學項目*健康和安全評估扣分點
環境責任方面,蘋果聯合花旗調查發現,供應商已經實現嚴格監管、教育(EHS)和規范下的化學垃圾百分之百的零填埋,99%的用紙是可回收的,組裝供應商(上海Tech-Com)甚至實現了零浪費。與此同時,蘋果的能源排放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碳排放量減少150000噸,所有礦物供應/采購商都已加入第三方監管機制并實行責任制,預計2018年許多大型供應商將實現可再生能源利用。
*2016年填埋垃圾減少20萬噸,節約用水超38億加侖,碳減排超15萬噸
*礦物材料冶煉和精化*環境責任評估扣分點
蘋果的無縫的流線型供應鏈是重要的戰略部署,極大程度的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合同模式有利于根據季節性等因素來擴大或者縮小生產規模,避免產能不足和過剩等問題。隨著二十多年的布局,蘋果已經基本上能實現與供應商靈活而穩定的合作關系,也逐漸開始注重除了品控,生產環節中涉及的其他問題,承擔大公司的責任。
與此同時,可以看出供應商top 200陣亡的公司中,除了由于供應商公司重組或并購因素(Heptagon)印刷禮盒包裝,臺系廠商勢微(友達光電),還有一部分似乎更面向核心技術的公司(西鐵城)被集成/包裝技術公司(Broadway)懟出去。當然,更多的新晉供應200強屬于細分化技術公司(海華科技),被懟出去的大部分也是軟性電路板印刷或包裝、外殼類公司,這或許有供應商本身的不足,也或許是為了集中低技術要求的生產過程,通過節約成本,彌補2016 年的業績不足,這是蘋果 15 年來首次出現年度業績下跌的一年。
蘋果公司一年在印刷包裝上花多少錢?
根據榜單給出的數據:2018年,蘋果公司的銷售收入預計為2748.21億美元,與之相對應的印刷需求為10.67億美元,合人民幣約67.51億元。
這個數字怎么樣?對一家公司來說,一年要在印刷采購上花掉近70億元人民幣,自然不少。對印刷圈來說,能達到這一量級的,絕對是一頂一的大買家。
可誰讓它是蘋果公司呢?實際上,“印刷印象”給出的數字比國內財經圈的分析要低不少。比如,有券商研究報告預測:2018年,蘋果手機產品的包裝市場空間約為12億-17億美元,取中位數的話約為14.5億美元,比美國人的預測高出35.90%。
而且,這家券商說的僅僅是蘋果手機的包裝需求,美國媒體說的卻是蘋果公司的全部印刷需求。
從蘋果公司的產品結構看,手機是印刷包裝需求的主力,iPad、iMac也不容忽視。綜合多方數據可知:2017年,蘋果公司大致賣出了2.16億部iPhone手機、4380萬部iPad、1966萬部iMac。
對印刷圈來說,這意味著什么?那就是:2.16億個手機盒、4380萬個iPad盒、1966萬個iMac包裝盒。此外,還有緩沖材料、說明書、瓦楞紙箱等配套需求。想想就是大單子。
假如“印刷印象”的預測靠譜,蘋果公司近70億元的印刷包裝需求,有多少流入了中國?即使不是全部,百分之八九十是少不了的。因為蘋果在全球共有18家組裝工廠,有14家在中國,而包裝用品一般由組裝工廠就近采購。
在蘋果花到中國印刷圈的五六十億元中,最大的受益者自然首推裕同。雖然從裕同的招股書、年報、官網及其他官方宣傳資料中,都很難找到“蘋果”兩個字,但據傳,蘋果公司在其營收中的占比達到六成左右。
既然說到了“美國印刷買家100強”,蘋果公司在榜單中能排第幾?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第三,而是第四。
比蘋果公司還豪爽的美國印刷買家三強分別是:美國郵政署,年印刷需求12.67億美元;百事國際集團,年印刷需求11.39億美元;前進出版集團,年印刷需求10.77億美元。
排在第五位的強生公司,年印刷需求約10.45億美元,與蘋果相差無幾。此外,位居前十的印刷買家還包括:輝瑞公司、迪士尼公司、字母表(谷歌)公司、寶潔公司、3M公司,年印刷需求均在8億-10億美元之間。
TOP 10買家所屬行業不同,印刷需求在其營收中的占比也很不一樣。其中,前進出版集團最高,達到14.24%;蘋果公司最低,僅為0.39%。其余8家公司,大部分在1%-2%之間,只有寶潔公司略高,為2.55%。
如此看來,印刷確實是服務型行業,各行各業基本上都離不開,但在大多數產品成本結構中的占比又都不大。這就像是空氣,人人都需要,卻又常常被忽視。
手機盒市場到底有多大?
被諸多大佬共同看好的手機市場,對印刷包裝產品的需求到底有多大?簡單說來,手機對印刷包裝產品的需求有幾類:手機盒、說明書、標簽和瓦楞紙箱。其中,又以手機盒的需求量最大,附加值最高,更為印刷企業所青睞。
產品太多不好說,今天就重點扒扒人人看好的手機盒市場。從哪里入手呢?當然是手機產量。因為一臺手機對應一個手機盒,這基本上是跑不了的。
根據工信部最新發布的數據:2017年,我國共生產了19億部手機,是全球名副其實的第一大手機生產國。這意味著,手機行業一年可以為印刷圈,帶來19億個手機盒的訂單。
這么多手機盒能為印刷企業創造多少營收呢?這就取決于另外一個變量:手機盒的銷售價格。
問題是:各個品牌市場定位不同,在手機盒上舍得花的成本也不一樣。什么價位才是市場平均價呢?不妨先看一下,以設計精美、要求嚴苛,當然也舍得花錢著稱的蘋果iPhone手機盒的價格情況。
蘋果公司官方,從未公開發布過iPhone手機盒的采購價格。不過,三好同學在網上扒到了兩個數據。
一篇來自百度貼吧,作者身份不詳的文章表示,蘋果iPhone手機盒每套的報價在5-6美元之間,約合人民幣31-38元。
還有一篇文章引用日本一家印刷廠老板的話說:如果委托我們來生產這樣的包裝盒,一個大概需要600日元。600日元約合5.65美元,與上面說的5-6美元還是很吻合的。
如此說來,手握重金的蘋果公司還真土豪,做一個盒子就舍得花這么多錢。當然了,iPhone走的是高端路線,30多塊錢的盒子在五六千元,甚至更高的售價中,占比也就0.5%左右,算不上大投入。
然而,對其他一些中低端手機品牌,尤其是主要靠性價比取勝的國產品牌來說,要花這么多錢在手機盒上,顯然并不現實。
假如國內手機盒的市場均價是10元/個,那一年19億部手機能為印刷圈貢獻的營收大致就是190億元。
10元/個的均價有什么依據?實話實說,沒有拿得出手的可靠數據。但由此推算出的190億元,與某券商對手機盒市場容量的估算很接近。他們給出的說法是:200億元。
傍“大款”其實也不容易
一年200億元左右,不超過300億的盤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恰恰是印刷圈細分市場的“黃金規?!薄?/p>
此話怎講?印刷圈盈利能力最好的細分市場,比如煙包、標簽、無菌包裝、印鐵制罐等,有一個共同點:市場規模都不是很大,大體都在兩三百億元。
這樣的體量有一個好處:既能容納一定數量的企業,又不至于過度擁擠,因而市場競爭不會像紙箱、書刊等大的細分市場那樣慘烈,利潤率更容易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
在手機這樣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對包裝顏值十分挑剔的行業更是如此。因此,如果能在手機行業傍上一個“大款”,哪怕不是蘋果、三星,而是華為、小米、OPPO、VIVO等次量級選手,印刷廠也就像捧上了“金飯碗”,有了快速崛起的可能。
問題是:“大款”雖好,要傍上、傍好卻不容易。極致如蘋果,不僅對印刷包裝產品的材質、加工工藝、質量有嚴苛要求,甚至要定期考核工廠的管理水平、用工規范性、環保水平等企業社會責任承擔情況。
同時,很多超常規發展的手機廠商,對印刷包裝供應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要求,那就是:要能跟上其成長的腳步,快速擴張產能,保證供應。
挑戰在于,印刷廠具有典型的重資產特征,生產規模要在短期內實現快速擴張并不容易,對老板的融資能力、管理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驗。今年能做1000萬個手機盒,明年想做2000萬,難度還是不小的。
當然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對老板來說,挑戰再大,只要有足夠可觀的利潤空間,總還是有人能做成。
更大的考驗在于,當印刷廠跟隨手機廠商的腳步,規??焖贁U張,產能快速累積,客戶順風順水的時候,一榮俱榮,皆大歡喜??扇f一客戶出了問題呢?
手機行業有一個重要特點:起得快,落得也快。2010年前印刷禮盒包裝,手機行業的“明星”是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2010年后,隨著蘋果、三星等新貴的崛起,原來顯赫一時的品牌紛紛沒落,有的甚至徹底退出了市場。
原本依附于這些品牌的供應商,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沖擊。有時,還是致命性的。三好同學曾經說過的北京美航,便受摩托羅拉沒落的影響,最終退出了印刷市場。
有些手機生產商,雖然沒有像諾基亞等一樣一蹶不振,但其在市場競爭中的起起伏伏,同樣可能影響印刷包裝供應商的生死。
比如,成立于2011年的小米,起步之初一路狂奔,到2015年手機銷量達到7100萬臺。可進入2016年后,形勢急轉直下,只賣掉了5800萬臺。據圈內朋友介紹,北方一家員工上千人的印刷廠,便受小米訂單下滑的影響,不得不大幅裁員。
如此看來,像很多細分市場一樣,手機盒市場看上去誘人,挑戰也不少。只不過,相對其他領域來說,手機市場的跌宕和品牌迭代來得更快一些。對印刷廠來說,機會和挑戰也就來得更突然一些。各位老板說,對不對?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